車輪鍛造質量分類
鍛造質量問題的評述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又牽涉面較廣的工作,可以按缺陷產生的原因進行評述,也可以按缺陷的責任進行評述,還可以按缺陷產生的部位進行描述,因而有必要對其進行分類。
(1)按產生缺陷的工序或生產過程分類有備料過程產生的質量缺陷、鍛造過程中產生的質量缺陷和熱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質量缺陷等。
1)由原材料引起的缺陷。①由原材料帶來的鍛件缺陷:裂 紋、發裂、縮孔、疏松、雜質、偏析、結疤、氣泡、夾渣、砂 眼、折疊、刮傷、非金屬夾雜、白點等缺陷;②由原材料缺陷在鍛造時引發的縱向或橫向裂紋、夾層等缺陷;③原材料化學成分存在問題。
2)由下料而產生的缺陷有:端面粗糙不平、端面傾斜和長度不足、端部裂紋、端部毛刺和夾層等。
3)由加熱而造成的缺陷有:開裂、氧化和脫碳、過熱、過燒和加熱不均勻等。
4)鍛造中產生的缺陷有:裂紋、折疊、末端凹陷、尺寸不足及形狀不符及表面缺陷等。
5)鍛后冷卻與熱處理中產生的缺陷有:裂紋與白點、變形、硬度不符或晶粒粗大等。
(2)按產生缺陷的責任分類
1)與鍛造工藝及工裝設計有關的質量-----設計質量(鍛件設計的合理性)。在投入正式生產之前,工程技術人員要把產品圖轉變成鍛件圖,制訂工藝方案,設計工裝模具并調試生產。一切生產技術準 備完畢,方能轉人正式生產。其中,工藝和工裝的設計質量,以及工裝的調試質量直接影響鍛件的質量。
2)與鍛件管理有關的質量-----管理質量。設備狀態不良以及工序銜接問題造成的鍛件質量缺陷。鍛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, 都有可能影響鍛件質量的因素。因此,必須對從原材料的選擇到鍛后熱處理的各個生產環節進行控制,以保證生產質量和產品的一致。
3)與鍛件制造過程有關的質量-----制造質量。因操作不符合規范或操作者責任心不強,所造成的鍛件質景缺陷。
4)與鍛件檢驗過程有關的質量-----檢驗質量。檢驗人員應進行嚴格細致地檢驗,防止漏檢。
(3)按缺陷的產生部位分類有外在缺陷、內在缺陷和表面缺 陷之分。
1)尺寸和重a偏差:①切削余量,在保證鍛件能加工成合格的零件的前提下,應盡可能保留較小的切削余量;②尺寸、形位精度,指鍛件的外部尺寸及形位允許出現的偏差;③重量偏差。
2)內在質量:對經過熱處理(注:有的鍛件雖不進行熱處理,但也有內在質量方面的要求)后的鍛件的金相組織、強度或硬度所作的要求,以及對其他潛在的質量缺陷所作的規定。
3)表面質量:指鍛件的表面缺陷、表面清理質量及防銹處理等。